DSC_0278-3-9-600.jpg  
   

就像大部分人都深深愛著春季櫻花的綻放,

遇見如風中吹雪般飄落肩際,如此極致璀璨的美。

又像是幽靜的秋楓勝地豔麗地像是野火燃燒了整片森林,

獨自品味一座又一座古寺,雖然寂靜簡樸卻擁有濃烈姹紅層疊次之的華麗風景,

但那樣的走過幾遭,我覺得還不夠。

旅行不只是為了美景而旅行,

我們都曾經迷失在原有的生活之中,跨出了那條隱形的線,

在我們追尋著自由的當下,應該都是在等待著時機,

等待鬆開大腦而遇到衝擊的某天,內心終於要突破一些早已僵化的自限與自省。

 

這一次,我為了這座花園的旺盛青春而興奮吶喊,

從親身感受中我體悟到了一件事,日本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在於「人」的愛,

日文中的愛不是只用來形容戀情的愛,而是真誠地對人或對物的重要性予以認定,

進而由衷地憐愛關心,讓人感到溫暖的深度情感。

凝視著這種情感,我的心底,彷彿被什麼無法言喻的如湯澆雪般紛紛融解。

 

我們曾經這樣過嗎?

對自己的故鄉,我們有多久沒有回去看看了?

我的血脈裡流動著源自故鄉的記憶,有形或無形的守護著我成長,

等我真的隨著歲月茁壯,振翅高飛,

成為為事業付出、為個人前途絞盡腦汁的大人之後,

一旦家鄉需要我守護的時刻,我也能義不容辭的歸鄉奉獻嗎?

 

DSC_0041-1-9-600.jpg   

 

九州有個很重要的祭典─唐津くんち,它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

源自十六世紀末開始舉辦的三百多年祭典,為唐津神社的秋季例大祭,

最早史料登載為1819年(文政二年)出現「曳山巡行」,從此流傳至今。

 

當年,刀町的木雕匠「石崎嘉兵衛」從伊勢參拜完後途經京都祇園所見而始製

一番的曳山「赤獅子」成為刀町奉納的神輿,接著各町紛紛製出其代表的曳山,

唐津くんち的陣容於焉誕生,每年11月2日至4日,全城舉辦祭典祈禱五穀豐收,

由11/2晚上七點半宵山祭(宵ヤマ)掀起序幕,唐津人在這三天展現團結的情感,

吹奏笛子、敲響鼓聲、喧騰慶祝,無論家內、家外,被慶典氛圍點綴得熱鬧不已。

唐津くんち也在昭和五十五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

 

封街封三天,熱熱鬧鬧的日與夜,

能有幸參與到當地人感謝神明照顧的秋日大祭,打動了我自以為理智的心情。

 

11/2 ─ 宵ヤマ。「所有的謝意與努力,就在今晚實現給神明看。」

 


我們驚險狂奔趕來,為了參加今晚的重頭戲,把整個夜晚都留給這一件事。

共十四座重達三噸的神輿每座價值一億至兩億日圓,

最古老可達兩百年的曳山們,將要點燃一年一度的燈火開始街遊,

繞行町內居民生活的巷道與家門,給予祝福也象徵平安,

凝聚整年對唐津大神的感謝之意,在今夜來衷心為神明而歡呼。

 

前夜清晨五點,各町已將曳山迎至町內,在原地等待,擦拭晶亮、修整完美,

自十月開始每一夜都在練習的囃子們已坐在曳山上,奏起古雅的樂曲,猶原在耳。

這一路不斷吹奏從長輩流傳下來的笛、太鼓、鉦(かね),

唐津くんち期間的古雅樂音正是百大日本の音風景呢。

 

沸騰的吆喝聲不絕於耳,淋漓的汗水從耳鬢滑落,連路旁的我也雀躍起來。

 

DSC_0509.jpg   

(圖中拍下屬於中町的街道燈籠,接下來的照片也可觀察各町特殊的服飾特色)

 

我在中町,約莫七點半,曳山停放在各町的土地上蓄勢待發,

負責拖拉曳山的曳子們也情緒高漲、摩拳擦掌地來回確認,謹慎又緊張。

 

中町的點燈畫面是非常有名的,我也在等待「點燈式」神聖時刻的到來,

一旦點亮燈火,祭典就從此刻啟動了。

 

就在此刻,突然靜默了下來,變得一片黑暗。

從人潮中傳來一陣笛鳴的日式旋律,喚起了注意力,

瞬地,點亮了曳山上面的所有燈籠,

接著從曳山為中心、咚咚咚、一路往外,掛滿整條街道的燈籠也瞬間打亮,

徹底充滿歷史的氛圍,從這一秒開始,唐津くんち將要照耀所有人的笑容,

祭典中每一刻發出的吼聲是如此團結,他們下一秒就要出發。

 

DSC_0029-1-9-600.jpg

DSC_0035-2-9-600.jpg   

DSC_0041-1-9-600.jpg  

(上圖為 二番曳山 中町的「青獅子」 文政7年(1824)製作至今)

 

當你聽見全部的人都同時充滿力量且整齊劃一地吼著「耶伊─呀」的時候,

絲毫不誇張的感覺到,瞬間自己身上的雞皮疙瘩全部豎立起來,好不可思議,

浮現一股錯古綜今的交疊迷離感覺。

 

就像是突然時光倒流回去四百年,古代與現代在面前活生生重疊起來的劇情,

幾百年前人舉行的祭典,穿越到了眼前,在我身邊拉起兩百歲的曳山向前奔馳,

全城的青年們重新踏在流傳至今的巡行路上,喜悅且奮力地喊著方言,

而且各町壯漢的男丁勢眾,或俯或站在曳山上,竭力地向人吶喊吆喝,

一呼百諾的迴音,響徹雲霄。

 

我們情不自禁地跟隨屋台上囃子旋律的拍子一起吼著,

再也沒有什麼隔閡擋得住我們了,

激動的節奏,讓這個炫麗的夜晚充滿奇幻的力量。

DSC_0059-1-9-600.jpg

DSC_0082-1-9-600.jpg

DSC_0083-1-9-600.jpg   

(上圖為四番曳山 呉服町的源義経の兜,自天保15年(1844)製作至今 )

 

DSC_0104-1-9-600.jpg

DSC_0110-2-9-600.jpg

DSC_0140-3-9-600.jpg

(這張我很喜歡,少年兄的好心情,讓祭典變得更加開心。)

DSC_0142-3-9-600.jpg  

(上圖為七番曳山 新町的飛龍,自弘化3年(1846)製作至今)

 

DSC_0201-4-9-600.jpg

DSC_0216-3-9-600.jpg  

(上圖為八番曳山 本町的「金獅子」,自弘化4年(1847)製作至今)

 

 DSC_0225-3-9-600.jpg

DSC_0232-1-9-600.jpg

DSC_0236-1-9-600.jpg

DSC_0239-1-9-600.jpg

DSC_0246-1-9-600.jpg

(這位可愛的小童,超級活潑的,短短的休息空檔也跟我們聊了起來喔)

DSC_0252-3-9-600.jpg

DSC_0278-3-9-600.jpg

DSC_0298-3-9-600.jpg  

(上圖為十番曳山 平野町的上杉謙信の兜,自明治2年(1869)製作至今)
 

DSC_0322-1-9-600.jpg

DSC_0339-2-9-600.jpg

DSC_0361-3-9-600.jpg

DSC_0365-3-9-600.jpg

DSC_0372-3-9-600.jpg

DSC_0374-3-9-600.jpg

 (上圖為十一番曳山 米屋町的酒呑童子と源頼光の兜,自明治2年(1869)製作至今)

 

DSC_0397-3-9-600.jpg  

(站在曳山上的小哥,俊俏中帶點豪邁,散發霸氣ING啊!)

DSC_0409-1-9-600.jpg

DSC_0411-1-9-600.jpg

DSC_0420-1-9-600.jpg  

(上圖為十二番 曳山京町的珠取獅子,自明治8年(1875)製作至今)

DSC_0454-1-9-600.jpg

DSC_0459-2-9-600.jpg

DSC_0481-3-9-600.jpg

DSC_0489-1-9-600.jpg

DSC_0494-1-9-600.jpg

DSC_0498-1-9-600.jpg  

(上圖為十四番曳山 江川町的七宝丸,自明治9年(1876)製作至今)

 

 

而且就跟祇園祭一樣,每到轉彎處便是最高潮的觀察點,

但在唐津卻可以近到在我頭邊疾速轉彎,

曳子踉蹌之下擠掉了的草履,我一彎腰就能替他撿回,

跑過去的速度引起的風,吹拂在臉,

曳子青春的笑容、發出光芒的姿態,也無一錯過。

 

整列拉著繩索的壯漢與少年們,會在彎道前不遠處以緩慢速度靠近,

只要等待發號施令的前輩一聲令下,便會開始起步加速、快速轉彎再剎然穩住,

利用甩過的力道來讓重達三噸的曳山轉彎,精采的連續動作配合囃子快拍旋律,

大家的情緒都更加激動,像是親眼見到了比賽挑戰成功的片刻而歡呼拍手,

地面也留下了許多深深淺淺的刮痕,曳山的重量不言可喻,

而這也是屬於本次祭典的榮耀印記,隔天清晨看了只覺驕傲又感動。

 

每條巷道都會有轉彎的交叉口,每一座曳山從各自的町內出發路線都不同,

因此整夜的歡呼聲不絕於耳,此起彼落的、整座城都陷入絕妙的愉悅之中。

 

也因曳山的距離近得像從頭上越過,可以仔細觀察曳山細膩的裝飾與完整細節,

看見曳山囃子正在吹奏擊打的笛、鉦、太鼓,發出震撼內心的傳統旋律,

更精妙的是,曳山皆是以「漆の一閑張り製作(由200枚以上的和紙逐層上漆、

防腐貼箔的工法),滿山車都是藝術歷史,從提灯到神輿上的物件都有專門研究。

 

數十位曳子團結奮力的拉著,也努力著保護傳統文物不受損傷,向心力十足,

舉動之間皆有濃厚的親睦情感,我這個外來客都被他們的熱情融化到好感動。

 

曳山本日最終集合處在唐津神社的附近,在此短暫休息幾小時,又將再次出發。

因為將在隔天早晨開始另一階段祭典「御旅所神幸」,迎接唐津大神前往各町,

所以便在此整備列隊

 

我們在擁濟到快擠出水分的大手口人潮裡,數著一座又一座的曳山順利轉彎,

巨大的曳山高達三四層樓,對面三樓的住戶們也開了窗,提起燈籠一塊歡呼,

這尺寸反差的景象顯得曳山是如此的高大,而人類是這麼的渺小,

古代人對於信仰的尊敬程度以如此具象的方式傳達,也有些體會了。

 

另外,聽日本友人解釋,我們才理解這件事,關於路邊高高掛在窗口的那件法被,

它紀念著一個來不及參與祭典的人。

原來這棟大樓裡有著以前也是擔任曳子幹部的長輩,卻在今年早一步過世,

為了感謝他一生的付出而決定在此刻讓他再次見證祭典的圓滿進行,

所以長輩的後代抱著他的照片,就在窗邊這樣等著,

而祭典的青年們走到此地,更是留在窗前一致對著照片激動揮著提燈,

反覆呼喊著耶伊呀的時候,長輩留下的照片與提灯也在後代手上遙遙呼應揮動,

彷彿老伯伯也真的一起融入了這場唐津人最重要的祭典之中,

追求死而無憾的境界,後代接手為先走的人達到完整,不負期待。

 

看著後代向所有人一直鞠躬、替長輩致謝,未完成的心願已由後代替他完整,

這舉動的意義多麼感人而深沉,

易落淚的我眼眶又開始有點濕濕的。

 

DSC_0616-3-9-600.jpg   

(此為一番曳山 刀町的赤獅子,自文政2年(1819)製作至今)

DSC_0617-3-9-600.jpg  

DSC_0662-600.jpg

突然,原地轉了九十度,原來是為了讓老伯伯也看見這一刻。(拭淚)

-600.jpg   

喊了一陣子,鞠完躬轉回頭,才又繼續往唐津神社前進。

 

 

這晚充斥著歡呼、吼聲、雜子旋律,跟無盡笑談,既和平又激動的宵祭終將結束,

我們這些旅人親身感受到一年一度的祭典熱力,似乎也忍不住高昂起來,

附近居民的親切也讓我們印象極深,熱情的交談、招呼,也樂於合照留念,

(還非常後現代的在傳統祭典裡彼此交換了Twitter跟Facebook)

唐津人也會在這樣的日子在家準備可邀請客人吃的九日祭料理,

可惜我們要趕回嬉野,無法多留,等回到飯店休息後上網查了一下,

九日祭三天的菜餚,居然是可以花到三個月餐費的豪華菜色。

 

我們回到房間之後,心裡仍然忘不掉如此傳統又人情味濃厚、親睦團結的祭典,

每個情景、每段吶喊都像刻進腦海裡,栩栩如生的浮現一幕又一幕,

祭典必有的攤販多到把整座唐津神社都繞了一圈,也是讓我們逛到捨不得離開。

 

啊!這祭典真能讓人再度愛上家鄉風情,

從日本或外國各地奔回的唐津之子,在這個慶典再度燃起對家鄉的熱忱,

連只是旅行途中的我們也都沾染了熱情的星塵呢。

 

 

對家鄉無形的愛與懷念,還記得有多深?

走再遠,家裡的人都在等你,

長大之後,每一次靠岸歸鄉,可曾看見長輩臉上的欣慰與高興?

在祭典中的我全部都深深記得了。

 

感受著如此深重且驕傲的感情,我站在全城獻納的祭典裡感動著。

五十萬人聚在一起的這晚,濕潤的眼框才讓我知道我有多麼陶醉。


這趟旅行,果然是我期待已久的旅行。

 

分享一個當天日本人錄的中町點燈式影片 跟大家一起重溫這樣熱情的慶典

2013年 唐津くんち 宵山 青獅子点灯式~追善ヤマ~京町アーケード通過

 

 

註:這篇照片比較多,將會在下一篇比較仔細的介紹祭典內容跟路線。

喜歡融入當地人生活與日式祭典風情的朋友,

非常推薦大家到這裡親身感受人情味的美麗風景。

 

arrow
arrow

    CaFuCa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