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許多人這麼說:「台北的後花園是陽明山,台灣的後花園就在東海岸」,
她的美麗,總是含蓄地不張揚地發出乾淨自然的笑容,
也許她待在海水與陽光相互吸引的湛藍色裡,



(都蘭山旁的加母子灣邊,海水如此溫和的與山脈相互抱擁)


也許她轉身從山脈的頂巔凝視著人間,

(太麻里金針山上的俯瞰一景)



也許她敞開懷抱在一望無際的平原擁抱著天空,

(太麻里的一處平原)


她無須多作打扮,甚至不發一語,就能令人不禁注意起她的獨特美麗,
永遠讓人放在心裡,不時回憶,
她的壯麗,
適合我們無依時一心尋求的安然寧靜,
也適合旅人探索內心嚮往已久的自由芬芳,
向外感受天人合一,
向內尋求自我平靜,

緩慢的步調,
是為了發現並重視那些隱藏於生命中的細節,
在毫無界線的自然之境裡,凝聚自己重新長出的力氣,背起行囊向明天前進。

台東,總是坐在成人世界裡比較安靜有氣質的位置,
因為在這裡的人們不爭奪太多虛無短暫的名利,
他們總是知道要感謝生命與所有帶來喜樂的一切,
血液裡除了因生活磨練而得來的堅毅,
還透有一些大地子女特有的樂天與感恩情懷,
挫折總是會有的,
但不曾自責、怨天,
因為知道天黑後將會天亮,知道跌倒後就要趕快爬起來,
山裡的祖先總是這麼傳承的,彼此幫助,
所以部落才能一路顛沛流離地遷移,而不曾離散。

在台9線旁的大武鄉富山部落口,相隔五年多了,我們終於又回來。
我們與太平洋一起駐足仰望著星空,
期待今年第一次有空等待的日出。
即使每一天都有日出,但是有心去仰望她細微變化的經驗卻不見得有,

曾經,因工作積累太多的疲憊、因看似常見而被輕視忽略、
因無緣擁有那份可以清閒的幸福時間,
因為太多的瑣碎而犧牲這些美麗的生命細節,
只能在特別規劃的旅行間奏偶爾靠近一點,

所以我們試著再更幸福一點,
從主動浸沐這些美景開始。


凌晨四點的月亮


對著台9線隔壁那一邊的太平洋,天色已經開始由黑變紫發出光亮。


我們正站在台9線上,讓清晨的寧靜清涼 洗滌尚未甦醒的靈魂。


公路上毫無來車,彷彿靜謐地快變成一格畫了



海與天的交際已經開始出現橙黃,究竟今天的日出蛋黃會不會被雲遮擋?


開了閃光,試圖驅趕黎明之前的黑。那太平洋依舊一波波規律地拍岸,等待著太陽。



出來了,這就是台東太平洋升起的初陽。

屬於富山部落的特殊美景,
伴著從未停歇的海潮慢慢漲退、徜徉在金黃的早霞、
以及空氣中瀰漫檳榔花吐露的甜香,
最重要的是部落族人爽朗的笑聲跟此起彼落的幽默玩笑,
在此刻,
梳洗完的靈魂正需要這些可愛的溫度暖暖身,多愜意啊。



回到部落的家,
一天就熱情的開始了,架高的南迴鐵路列班車也開始轟隆轟隆的駛了過去,




心情好的我們可以跟車裡的人揮揮手,
車裡頭的過客也許會經過了自己的故鄉,
憑著短暫的幾秒重新想起家鄉熟悉的印象,

那些列班車也許帶走了原鄉流失的生產力,
也許接走了原鄉曾經動搖的希望與明天,
也許送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旅人,與歸鄉人,
讓那些原本在這裡有家的人能繼續傳承對家鄉的感情,
無論是傳承給流著相同血液的部落子孫,
或是擴散給同樣喜愛自然、尊重生命的旅人過客,
把對東海岸的記憶,綿延成為一種思念,
誘使更多人嚮往投靠自然母親的原生情懷,

在這裡與那遙遠、不是我的家的台北,富山部落是很多人的精神母親,
從一條蜿蜒自後方大武山的溪流孕育,
這條溪流掌管了富山部落每一條生靈的生活,
山泉水與燒柴的質樸生活,
最純真的自然是如此滲透於日常,
以及後方山頭不計其數的藥草與動植食材,
富山部落知足地活在這裡幾十年了,
甚至更早遠的年代,族人是聚居在高山森林的深處,
隨著部落的壯大以及山林土地因自然變動而必須遷居,
族人分往加津林與富山、大鳥等部落,
但血脈是切割不斷的,部落的母親依舊只有在這片森林的土地才能尋找到她的身影。


以往仰靠的天父與自然之母,對於原住民而言,
是真正靈魂所依歸的信仰,
但是隨著現代文明與自然人為災害的雙重夾擊之下,
部落的存在變得越來越不安,
當火車載走了部落生產力來源的那些青年,
當祖靈安息的山脈因雨水地震風災而失去根基,不禁讓人痛心好似文化即將崩毀般悲慟,
當失去家園、失去遮風擋雨的棲身之所、
當失去花了一輩子所建立的安全感,
失去生命因此茁壯的根芽,
原住民的未來因為生疏於政治而不知如何發出嘶吼,

他們日復一日的哭泣,
只能撫摸著祖靈棲息的山脈告訴自己:我們一定要再度回來,這裡是我們的家。



隨著海洋與山脈呼吸的民族,就算遭逢多麼艱困的環境,
族人還是會想辦法可以找到其中的韻律,
用祖先為自己祈福過的軀體打拼,團結在一起,
試著讓自己能在陽光下,
重拾祖先當年開墾山林、林間跳躍狩獵的勇氣...


為部落祈福,希望明天就能得到該有的方法,
讓族人踏上重新回家的第一步。

如同東海岸的日出,能凝聚所有力氣,一起團結的衝破蟄伏的黑暗期,
讓太陽從海的這一邊照亮這個充滿祖靈與族人的世界。







最後一張圖,是原住民家裡常見以漂流木建的小涼亭,
這裡是投入生命的起點,如同蘭嶼的涼亭,
無論一天的什麼時候,早晚晨昏、春夏秋冬,
耆老總是會坐在這裡,跟路過的、專程來拜訪她的族人聊著天,
慢慢嚼著她的山地口香糖,
關心所有部落裡的年輕人(酒不要喝太多了啦,兩三瓶就好),
手邊總是在整理隨身包包裡的葉與草(至於什麼葉什麼草,看了就知道),
她,永遠不會孤獨,
只要這裡,這個家一直存在下去。

不在乎擁有多少,只願快樂知足。







僅以此文送給八八風災後的《富山部落》,聊表我對她的無盡掛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FuCa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